职业经理人标准应用解析

       标准化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必要条件,标准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建立职业经理人标准,有利于引导经理人持续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和能力,不断促进经理人职业化。

       职业经理人标准,是对职业经理人标准化领域内需要统一协调的技术事项、管理事项和工作事项做出相应的规定。但在开展职业经理人的甄选、培训、评价等活动时,需要将标准的内容转化为适用于实际操作的具体评价指标。因此,对职业经理人国家标准中有关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素养和能力等方面考评要素进行解析,明确其对应评价指标的定义,为标准在职业经理人甄选、培训、评价等活动中的实际应用搭建了桥梁。下面对主要考评要素的标准化指标定义进行解析。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职业内在的规范与要求,是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品德,是人才选用的重要标准。大量的企业调研资料显示,企业雇主、出资人都十分重视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指在职场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规范,包括恪守诚信、公正履职、社会责任、竞业避止等要素。

(一)恪守诚信

       恪守诚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经营活动中法律化、制度化的要求。西方管理学侧重于信用制度、合同承诺意义上讲“守信”,中国人则从理念和实践的结合上,更注重其道德规范的内涵和功能。对职业经理人来讲,“守信”既是一种履行承诺的道德自觉,也是一项遵循信用制度的法律自觉;是树立自身信誉人格,进而塑造企业信誉形象,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社会信用度的重要保证。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提到“未来管理者”的新要求时,曾断言:“诚实正直的品格最重要”。因为“管理者不只通过知识、能力和技巧来领导部署,同时也通过愿景、勇气、责任感和诚实正直的品格来领导”。当管理者面对社会文化意义上的现代人和企业知识工作者时,诚信品质尤为重要。对职业经理人来讲,如果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坦诚相待、及时兑现自己的承诺,就可以获得信赖和支持,诚信品质对企业和自身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凡是具有百年历史,保持基业长青的中国老字号企业,如:同仁堂、六必居、张一元等,它们的企业文化中都共同拥有“诚信”的理念。可见,“诚信”对于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恪守诚信的标准化指标定义为:忠于企业,信守合同,依法纳税,取信于客户和员工;讲求信誉,兑现承诺,维护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二)公正履职

       公正包含有平等、对等的价值内涵,它是人们所希望的社会、群体、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也是自己对社会、群体和他人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进一步讲,公正也包含品行端正、作风严谨的意思。在企业中,“公正”表现为对待同事和下属一视同仁,尊重个性化差异,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冲突,可以说,公正是职业经理人的立身履职之本,“公正”影响着“履职”的结果,“公正”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需做到“合情、合理、合法”,职业经理人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和处理企业的利益分配,才能有助于提高管理团队和员工的凝聚力及工作积极性。

       公正履职的标准化指标定义为:秉公办事,执行制度一视同仁;恪尽职守,履行与企业达成的契约。

(三)社会责任

       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其著作《管理哲学》(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中就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概念。从可查阅的资料获知这是迄今为止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最早描述。他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由此可见,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了职业经理人乃至整个企业界的重要职业道德内容,是企业价值观和职业经理人道德水平的表现。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发布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社会责任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原则的前提下,ISO 26000的主要技术内容强调组织遵纪守法、尊重人权、关心员工、保护消费者、热心社会公益、关爱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等,这对于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社会责任的标准化指标定义为:注重服务质量,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安全;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注重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四)竞业避止

       许多国家将“义务禁止”的内容列入到《公司法》中,作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各类人员的重要义务之一。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其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

       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第二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第二十四条中还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它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由于职业经理人能否履行竞业避止义务,往往涉及到公司“商业机密”等根本利益,所以许多企业在自己的“章程”以及聘用经理人时签订的契约中都列有相关条文,规定职业经理人“竞业避止” 义务的内容细节。可见,“竞业避止”虽以“义务”的身份作为规定,但实际上,它涉及到道德准则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如今企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保守商业机密显得尤为重要。对“竞业避止”的要求,一方面,能够维持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另一方面,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竞业避止的标准化指标定义为:严守商业秘密,尊重知识产权;依据与企业订立的契约回避同业竞争。

职业素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里兰的能力素质冰山模型显示,职业素养作为“水面以下的部分”,包括动机、品质、态度、价值观、自我认知与社会角色等,代表着个人的可造就性或潜力,也是左右个人行为和影响工作绩效的主要内在因素。一项互联网职位招聘信息调查显示,有95%的被调查企业在招聘中对某些职位的经理人提出了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总体来看,这些要求与职位性质、职位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体现了企业在招聘中对经理人职业素养普遍性的重视。

       职业素养是指在职场中应具有的人格特征和通过培养达到的行为养成。包括合规经营、协作共赢、直面挑战、国际视野等要素。

(一)合规经营

    “合规”原意为“遵守、服从”。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商业银行监督管理工作中,“合规”一词被经常使用,但对其概念的理解多数是表面化的,一般理解为: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行为必须符合银行总行制定的规章制度,不符合规定就是违规。

       我们这里所说的“合规”,不特别针对金融保险行业。“合规”强调规则的遵守性,包括国际贸易的法规和惯例,也反映了自律、守信的因素。“合规经营”的目的是为企业防范经营风险,保持行业企业经营发展的正常秩序。

      合规经营的标准化指标定义为:遵守法律法规,公平竞争;遵守企业章程及管理制度,自律守节。

(二)协作共赢

     “协作”是指双方互相配合,以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是一种优势的互补和信息的共享;“共赢”是指合作双方或多方能够共同获得利益,是协作所达成的结果,“协作共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团队精神的高度体现。职业经理人需要具备协作共赢素养,发挥合作的力量,才能激发出集体参与精神,帮助企业获得成功。

       协作共赢的标准化指标定义为:具有协作精神,从企业利益出发,达成利益相关方的共同目标,使多方受益。

(三)直面挑战

     “直面挑战”指的是在困难或挑战面前,能够不懈地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承担压力,但不会因此降低工作效率,体现了一种拼搏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职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而职业经理人必须能够敢于面对不逃避,并努力冲破困难,取得最终成功。“直面挑战”是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企业需要的一种重要的职业素养。

       直面挑战的标准化指标定义为:面对压力,果敢自信;面对困难,采取积极合理的方式争取成功。

(四)国际视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边界几乎已不复存在,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人才流动开始呈现国际化的态势。国际视野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素养,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国际理念和思维非常重视。实际上,“国际视野”是经济学上的术语,也就是国际眼光或者国际视角,不自闭或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能够站在全球或更广阔的角度上观察经济运行,具有远见,善于捕捉和利用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具有国际视野,有利于培养全球化思考能力与策略化思考能力,善于在全球背景下思维、多因素复合思考。具有国际视野的职业经理人能在全球竞争环境中工作, 利用从全球价值链中学到的知识,有效转移知识。这种能力是公司不断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

      国际视野的标准化指标定义为:以世界贸易角度观察市场运行和企业发展,确定与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布局。

职业通用能力

      能力是职业经理人解决问题的本领,是职业经理人素质的外在表现。一项关于企业经理人招聘情况的调查显示,有92%的被调查企业在招聘信息中对某些职位的经理人提出了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与职位性质、职位高低有直接的关系。同时,许多经理人也把职业能力看作提升个人价值的最重要因素。

       职业能力是指在职场中有效完成各类活动的心理特征总和。职业通用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时,各个职位具有的不同程度近似性要求的主要能力。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通用能力包括团队领导能力、经营决策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变革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目标执行能力等。

(一)团队领导能力

       团队领导能力强调团队的建设,根据团队发展水平来评估经理人的绩效。团队领导力的具体表现主要有:远见卓识,统领全局,有效管理,善于授权,精于沟通,有效激励,持续发展,重在创新,品格魅力,潜移默化等。团队领导能力最终表现为一种合力,是一个团队显示出来的整体能力,是通过后天培养的。职业经理人可以通过卓越的行为展现领导者的能力,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

    “团队领导能力”标准化指标定义为:率领和引导团队成员完成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

(二)经营决策能力

       哈佛商学院认为,企业成败主要取决于决策和管理两大因素,其中决策因素占80%,管理因素占20%。经营决策是指企业对未来经营发展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战略或手段进行最佳选择的过程。经营决策的内容包括:产品决策、价格决策、渠道决策、促销决策、目标市场决策等。经营决策能力的关键点在于,对多个可行方案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做决定的果断性和冒险意识,其目的是要做出有利于推进工作的明晰决定。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和生存发展。

     “经营决策能力”标准化指标定义为:在经营管理活动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和优化选择的能力。

(三)风险管控能力

    “风险”在企业中意味着“潜在的危机”,对企业声誉、经营活动和内部管理会造成强大压力和负面影响,风险管控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风险管控的四种基本方法是: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内外环境中不确定性的因素剧增,管理者需要时时关注并采取措施化解潜在的风险,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转,风险管控能力包含有这样的元素:直觉、敏锐、冷静、思考、果断、快速等。

    “风险管控能力”标准化指标定义为:预测企业遭受的损失、伤害及面临的不利因素,制定预案,以最低成本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

(四)变革创新能力

       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职业经理人作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在从事着创造性的活动。这种创造性活动就需要经理人具有不断进取的变革创新能力。变革创新要求不受陈规和以往经验的束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适应新观念、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包含这样一些具体表现:①开放性,对信息持开放的心态,密切关注业内外的新动态和新发展;②挑战传统,敢于质疑传统和常识,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见解和方法;③敢于冒险,敢于承担风险去制定新政策、采取新措施和尝试新方法;④危机意识,对潜在的危机较敏感,努力通过自身不断革新和发展,积极应对未来的挑战;⑤鼓励创新,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对新观点、新方法的提出表示欢迎和赞同。变革创新的关键点在于:提出实用的新思路并运用到工作中,敢于尝试、创造新概念、挑战原有的做法。

    “变革创新能力”标准化指标定义为:捕捉新事物,提出新设想,形成新方案,取得新成效的能力。

(五)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主要是指妥善处理内外部的人际关系,促成相互理解,获得支持与配合的能力。沟通协调包括这样一些具体表现:①积极沟通,重视且乐于沟通,愿意与人建立联系;在遇到沟通障碍时,能够以积极心态和不懈的努力对待冲突和矛盾,而不是采取强权或回避的方式对待;②换位思考,能够打破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体察对方感受,促进相互理解;③及时反馈,重视信息的分享,用心倾听各方的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回应;④机制保证,能够有意识地在组织中搭建沟通平台,通过机制建设确保沟通渠道的顺畅。

     “沟通协调能力”标准化指标定义为:与他人或组织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使各方观点或行为达成一致的能力。

(六)目标执行能力

       目标执行是指为确保战略计划的达成,通过采用创新性的、严格规范的管理行为,高效率地实施计划,从而取得成果。执行力的三个特点是承诺的分量、为最终的胜利全力以赴的自我要求、不达目的永不放弃的决心。执行力的内涵,包括执行人的自觉意志、执行要求的领悟、执行过程的传导与控制、执行中的组织协调与调整纠偏、执行人行为准则等项内容。职业经理人在目标执行过程中,需要对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等有深刻的认识,高效组织各类资源,对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善于预见障碍并制定和实施克服障碍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与资源,进行适当监控和指导,确保在规定时限内以较低投入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并对方案计划的执行效果进行跟踪、反馈和改进。

     “目标执行能力”标准化指标定义为:按照岗位责任和计划,采取措施,完成预定目标的实施能力。

       通过对职业经理人国家标准中主要考评要素的解析,明确标准化指标的定义,促使国家标准的使用者,无论是企业、经理人,还是行业组织,都能够准确使用职业经理人国家标准来有效指导职业经理人的培养、评价、选聘等工作,加速经理人职业化的进程。

(本文主要内容引用自职业经理研究中心编著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与实践》)


用户注册
昵称
性别
   
手机
验证码
密码
确认密码
用户登录
手机号
密码